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
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
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本科阶段学习
2014年春季学期,第一次登上11号楼六楼的大教室,第一次踏入了数学建模的殿堂,第一次见到那个高大帅气的沈继红教授,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书本上的数学到客观世界还需要一个桥梁。数学的最终落脚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我慢慢地开始沉浸在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表达和求解研究中,并享受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快乐。这一切,都从那个夏天开始,在那个教室里萌发,从那个温文尔雅地讲授数学的沈老师那里得到引领和提升。
提到沈老师的诸多成就,就不得不提他在数学建模方面的突出贡献。他是我省数学建模的领军人物,是最早组织发起数学建模竞赛的专家之一,为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近30年的时间里我校建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遗憾的是,在学习数学建模课程以前,我并未参加过建模竞赛,也未能感受到他所营造的那个实践真知的世界。庆幸的是,后来我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大四保研我最终选择了本院继续学习,本科毕设我抢到了沈老师的题目,去办公室找他的时候,他第一句话是“你就是王淑娟啊!”,他告诉我留下来也很好,有很多机会,学习和科研更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被启发!是的!所以,后来我又读了博士。
我本科毕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13个点,根据这些点的特征建立模型预测第14-16个点,参考方法是灰色拓扑预测。当别的同学在研学已有材料,开始撰写论文的时候,我拿着那张描了13个点的纸,一直不停地看,走路,吃饭甚至是外出的路上都在思考。就像沈老师告诉我的那样,要注意观察,注意联想,发掘事物内在的本质,然后你就会豁然开朗。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简单的一个线性变换就可以把我的问题转化求解,这是第一次感受到科研的快乐。
硕士阶段学习
在硕士阶段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沈老师的每一堂研究生课上,都会抛出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这里函数的导数要等于零?它想表达客观世界中的什么现象……这种思维方式地转变,从理论到实际地转变,是应用数学人必须的敏感和基本素养。之后我接触到了实际项目——船舶的运动预报,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致使机理方法实现困难,基于机理和数据建模被迫切需求。仍然记得沈老师带领我们每周3次的研讨,即便身在国外也会通过邮件保持联络,每一次困顿的迎刃而解都来自于他细心地指导,直到项目的结题,硕士论文的完成。这每一步都有他不辞辛劳的关怀,甚至因病手术而躺在病床上的他还坚持为我们修改的论文,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不仅仅是数学逻辑地把关,甚至包括语言语法地纠错。拿到那本满是红色字迹的论文,我的心里沉甸甸的,这种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精神时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
博士阶段学习
博士阶段中,我在沈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诸多项目的攻关,包括海浪反演核心算法的研究、大型场馆人员疏散模型的建立、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评估等等,每一个项目都涉及了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目前工程技术创新对数学思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沈老师则一直致力于这些交叉瓶颈问题的建模与求解,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呈现给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都让我们受益终身,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数学人,都要有迎难而上的执着和风雨无阻的坚持,始终记得数学的起点是客观世界,它的终点目标也是那里,而数学人就是这来来去去的桥梁。沈老师的教诲,无论人生的哪个阶段,那些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感恩我的导师、我的领路人沈继红教授。
本文王淑娟2020.10.11撰写于逸夫楼
沈继红简介:
沈继红,教授,博导,现任黑龙江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数学建模竞赛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各级科研项目18项,参与完成省攻关项目1项,目前在研横向课题3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3篇,其中SCI检索12篇;授权专利4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视频公开课程《数学零距离》,黑龙江省精品课程《数学建模》。
沈继红教授为智能数据科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团队主要成员王淑娟、戴运桃,现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计30余人。智能数据科学研究团队致力于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智能数据科学研究,依托海洋科学与工程数学技术实验室(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需求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兼顾数理基础、数据科学与模型应用研究,深入开展基于智能数据挖掘的决策诊断、目标识别与跟踪关键技术、基于智能科学的辅助决策技术研究,以及基于数学优化、建模思想的工程实践问题研究。